首页 > 行业数据 > > 正文

天天快消息!今天最新消息 北京雨燕,古建里安家

时间:2023-02-27 10:04:25 来源:互联网

北京雨燕,古建里安家

专家:古建并非唯一造巢之所,雨燕正在适应城市,开始在高大建筑等地繁殖

7月11日,北海公园,雨燕飞过五龙亭。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资料图片)

今年36岁的白涛儿时经常去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游玩。每年夏天,成群的北京雨燕在宏伟古建周边飞翔的景象,是他挥之不去的记忆。

作为夏候鸟,每年4月初,北京雨燕从遥远的非洲南部飞抵北京,在颐和园、雍和宫、正阳门等地的古建上筑巢繁衍。它们小巧灵活的身姿与精美的古建相映成趣,北京雨燕也成了古都北京的生态符号。

古建筑结构易形成“人造洞穴”

在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北京雨燕展开镰刀状的翅膀俯冲,到了白涛跟前才减速,近乎贴着他掠过,直达红梁下的巢穴。

在北京雨燕调查项目志愿者白涛看来,和雨燕近距离接触的时刻非常奇妙。“它们位于五龙亭的巢穴就在我的头顶,我能清楚地看到北京雨燕入巢时的细节。”

颐和园的廓如亭也是北京雨燕在繁殖期喜欢的栖息场所。由于雨燕巢穴密度大,1997年以来,科研人员在这里为雨燕做环志及回收实验。

在正阳门、天宁寺塔、雍和宫等古建周围,也经常能看到雨燕盘旋的景象。北京雨燕为何偏爱古建?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家赵欣如推测,这其中有历史原因。北京雨燕在繁殖生态方面的演化趋向于接近人类的生活环境。

北京拥有天坛、颐和园等皇家建筑,这些建筑梁、檩、椽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宫殿、庙宇、牌楼、古塔,这些古建筑的顶端往往形成了木质的洞穴。木质结构保温性比较好,所以更受到雨燕的青睐。”

北京四中生物教师卓小利表示,翅长身小的雨燕“偏爱”在斗拱结构古建筑椽子和檩之间的缝隙筑巢。这样它们收翅合拢后,能藏身在狭小隐蔽的空间里,有利于孵卵和育雏,并预防天敌捕食。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史洋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北京缺乏高层建筑,雨燕主要选择皇家建筑、寺庙古塔筑巢,这也与北京古都的形象比较搭配。

雨燕四趾向前,适合在洞穴繁殖

北京雨燕的跗跖很短,看起来像没有脚。据介绍,它们的脚趾结构是四趾向前的,被称为前趾型,因此不适合在平坦的地面直立走动,也无法握住电线或树枝。这种趾型结构使它们更适合悬挂、攀附在悬崖峭壁、古建筑及墙体的缝隙中。

因此,雨燕也曾被称为“无脚鸟”。除繁殖期间需进入洞穴进行产卵、孵化和育雏外,它们全年的进食、饮水、交配、睡觉基本都在空中进行。

但在赵欣如看来,北京雨燕的脚部结构和它们喜欢栖息于古建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雨燕后肢形态结构进化与后肢功能进化的协同发展关系。“每一个物种的进化,其身体结构和功能演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说,与其他鸟类“三前一后”的趾型结构不同,雨燕四趾向前是长期演化形成的,是它趋向于在洞穴繁殖、需要成功攀援、昼夜不断飞行且很少着陆的习性形成的结构。同时,这样的结构更利于它们找到适宜的洞穴筑巢繁殖。

逐步适应城市化,在桥孔或高大建筑中繁殖

雨燕伴古建,已经成为北京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据颐和园宣传科副科长李昆介绍,颐和园的廓如亭开阔高大,其顶部椽梁的缝隙间是北京雨燕的巢密集相邻区。科研人员在这里做了20多年环志,统计发现,超过30%的北京雨燕每年返回此地筑巢繁殖。

“颐和园是城市和郊区的连接走廊,这里的山形水系为北京雨燕栖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她说,颐和园将保护好生态,为北京雨燕提供适宜的生存家园。同时,为给雨燕营造安静的生存空间,2019年起,颐和园廓如亭实施封闭管理,四个出入通道设置围栏,游客可在栏杆外参观。

近年来,鸟类专家发现,古建并非北京雨燕唯一的造巢之所。随着城市的发展,雨燕也在慢慢适应城市,开始在现代高大的建筑或立交桥里繁殖,例如天宁寺桥、建国门桥等立交桥的孔洞或缝隙中。

赵欣如坦言,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建筑上加装防鸟网,意在防止鸟的粪便等对古建造成损坏。有人认为,这导致雨燕无法营巢。“理论上说得通,但影响有多大?有待研究用数字说话”。他认为,古建保护和雨燕保护应找到平衡。“一些古建筑本身也是文物、非遗,保护这些文物是在保护人类文明,对社会负责。因为社会和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他说,北京雨燕并不会一成不变地认准古建营巢,它们正积极适应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建筑体的改变。“它们的繁殖习性是找洞穴,至于洞穴是天然洞穴还是建筑物的洞穴,是古建筑物的洞穴还是现代建筑物的洞穴,雨燕是可以因地制宜做出选择的。”

这些年,赵欣如欣喜地发现,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宿舍楼、办公楼迎来了雨燕筑巢。“一些老楼屋顶楼檐吊顶部分脱落后,形成了洞穴,雨燕进进出出,钻到这里繁殖。”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开展的北京雨燕调查显示,雨燕逐渐从古建向现代建筑扩散转移,雨燕在逐步适应城市化。“北京的高大建筑物越来越多了,雨燕巢向现代建筑转移,巢区从之前的相对集中的几个点开始分散。”史洋说。

招引雨燕,人工巢箱搭配鸣叫声录音

为了让北京雨燕在北京有更多安顿之所,人们尝试为它们设置人工巢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一座“雨燕塔”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搭建起来。这座塔由环保人士倡导、清华大学设计,塔高20米,塔身密密匝匝地设有2240个鸟巢箱。

不过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塔中没有迎来北京雨燕繁衍,倒是吸引了一些麻雀。赵欣如表示,“雨燕塔”的设计或许不适合雨燕,未来有待进一步实验和改造完善。

但是,保护北京雨燕的脚步不会停下。“目前中国观鸟会(全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观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合作,悬挂了北京雨燕的人工巢箱。”赵欣如介绍,巢箱参考了德国人所做的雨燕巢箱方案。在个头上,北京雨燕比分布在欧洲的普通雨燕指名亚种大一些,因此巢箱规格尺寸也相应增加。

人工巢箱并非给北京雨燕做窝,而是给它们提供了洞穴。中国园林博物馆所在的丰台区“北京园博园”一带,过去缺少古建筑,招引北京雨燕的难度更大。“为此,中国园林博物馆通过播放高保真的雨燕鸣叫声,配合人工巢箱坚持做招引北京雨燕的实验。”

赵欣如十分看好这一项目,“它肯定会成功,但需要一些时间,可能三年,甚至五年。”

可以确定的是,除了美轮美奂的古建,未来,北京雨燕将在更多的场合与市民邂逅。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房家梁】
x 广告
共同抗疫!郑州71岁党员志愿者每天爬6栋楼,提醒800多户居民做核酸

1月4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对部分区域实施管控措施。这是近半年来,新冠疫情第3次造访郑州。截止至1月10日24时,

安阳疫情最新消息|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安阳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累计123例

安阳疫情最新消息2022年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安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汤阴县38

迅速高效!“河南抗疫互助通道”网上网下联动 获群众点赞

核酸检测24小时了还没查到结果,怎么办?现在高速下站口的管控政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洛阳老城区自驾走高速回郑州,收费站还劝返吗?苏八

信阳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陈志伟出席会议

1月11日,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代市长陈志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听取有关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和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最新疫情消息:1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6例 天津市今日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1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66例(河南118例,其中安阳市65例、许昌市41例、

1月12日天津市放假半天 开启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1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重要通告,为做好天津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于1月12日(星期三)下午放假半天。广大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西方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